
這個急轉直下的結局讓我在淚中氣得發抖,
不僅僅是因為顧森湘的遭遇、易遙的身世,或是齊銘的決定,
更多是因為郭敬明選擇用這樣的方式交代主人翁的下場,
這其間其實並無甚情節交代,
三人就前仆後繼地走了,
令我懷疑作者故事收尾的能力。
當然你也可以說是唐小米又設局,
挖了個坑讓純潔如白紙的顧森湘往下跳,
從此萬劫不復,
還累了被冤枉的易遙。
但是以郭敬明的功力,
竟不能讓前大半本書裡唐小米使壞的手段延續到書的最後幾頁。
又或者這一切的源頭並不是唐小米,
那我就更不能理解三人赴死的原因。
如果不帶著偵探的眼光,
「悲傷逆流成河」是非常好看的,
你跟著易遙的情緒往書裡走,
每一頁都有著好幾段藉著環境來描寫心境的文字,
坦白說,我沈醉的就是這種郭敬明式的耽溺,
撇下故事情節不說,
郭敬明善用譬喻的白描語句,最是好看。
像是楔子裡:
你曾经有梦见这样无边无际的月光下的水域么?
无声起伏的黑色的巨浪,在地平线上爆发出沉默的力量。
就这样,从仅仅打湿脚底,到盖住脚背,漫过小腿,一步一步地,走向寒冷寂静的深渊。
你有听到过这样的声音么?
在很遥远,又很贴近的地方响起来。
像是有细小的虫子飞进了耳孔。在耳腔里嗡嗡地振翅。
突突地跳动在太阳穴上的声音。
视界里拉动出长线的模糊的白色光点。
又是什么。
漫长的时光像是一条黑暗潮湿的闷热洞穴。
青春如同悬在头顶上面的点滴瓶。一滴一滴地流逝干净。
而窗外依然是阳光灿烂的晴朗世界。
就是这样了吧。
我當初只看完這一小段就決定把這本書入手,
雖然我有簡體字不能症,
雖然這整段看完後還是不知道這書到底要講什麼(甚至看不出這一段想講什麼),
但我還是義無反顧地買了,
就像貓看到不要的東西會想用腳撥起沙子把它埋起來那樣地理所當然。
正式開始閱讀後,
本書不負所望地一次又一次把我推向無邊的悲傷,
那種哽在心裡、直到眼眶紅了,
卻哭不出來的悲傷。
即使登場人物的性格彷彿都是人類的極端(媽媽們怎麼都怪怪的XD)、
故事情節稍有不合理
(例如齊銘明明就很重視易遙,怎麼可能任由易遙讓唐小米欺負?
甚至在易遙反擊後,還無情地對易遙說:妳這樣和她們有什麼不同?),
都不影響這本書的悲傷調性,
反而更多加了我掩卷嘆息的次數,
讓我憶起那些屬於我的曾經,
是不是也沿著我青春的廢墟,
逆流,
淹沒我無從回首的角落。
新浪讀書頻道:悲伤逆流成河(半本試讀,無結局)